人和商业无锡招商城要求租户一次付清20年租金 |
|
|
|
[ 人和商业2011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收入22亿元,但从经营物业取得的净租金仅为3.56亿元,而公司一年需要支付的现金利息已经达到8亿元,偿债能力堪忧 ]
由于拒绝接受业主方——人和商业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人和商业”,01387.HK)提出的一次性付清20年租金的续约条件,6月14日,无锡招商城数千商铺租户开始关门罢市,至今已持续数天。
6月17日下午,《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招商城看到,1号、3号、4号、5号楼地面一层的商铺基本上处于关门状态,二、三层部分商铺也未营业。据悉,一幢楼一层约500~600家商铺,此次关门的商铺总计超过2000家。“关门是迫不得已。”多个商铺的租户向记者反映。
霸王条款的背后,很可能是公司的资金链出了问题。人和商业2011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收入22亿元,但从经营物业取得的净租金仅为3.56亿元,而公司一年需要支付的现金利息已经达到8亿元,偿债能力堪忧。
“霸王条款”遭租户反对
6月初,人和商业分批约谈了部分租户,并告知这些租户,现有的租赁合同到期后,租户须一次性购买商铺20年经营使用权,即一次性支付20年租金,否则人和商业将不再与其续租。
人和商业的这一“霸道”要求遭到了租户的普遍反对。
一位自无锡招商城开业以来便在此经营商铺的租户反映,招商城开业至今约八年时间,前三年一直在赔钱“养铺”,这几年生意刚有起色,根本没有能力一次性支付20年租金。
另一位租户表示,自己此前按市场价,以30万的价格接手了一个6平方米的商铺,接手时同时向无锡招商城业主方缴纳了相当于一年租金20%的摊位费以及一笔过户费,商铺的合同即将在今年底到期,目前商铺的租金一年接近2万元,若是按人和商业此次提出的续约条件,还要一次性缴纳20年租金即至少40万元,那么一个6平方米的商铺前后将花去70万元,获得的却只是20年经营权,“太离谱了”。
资料显示,无锡招商城是由无锡市城市投资发展总公司与香港中长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组建的无锡招商城有限公司合资合作开发,双方持股比例分别为20%和80%。
项目占地500亩,规划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2003年8月动工以来,目前已建成42万平方米,商铺主要售卖服装、化妆品、鞋具、电子器材和皮革产品等。
2011年1月,人和商业以总对价约26.4亿元,收购了无锡招商城100%股权。
有租户向记者反映,在人和商业收购无锡招商城以前,租户与业主之前的租赁合同为五年一签,但自从去年人和商业收购招商城后,改为与租户一年一签,这引发租户强烈不满。
然而,时隔一年,人和商业“得寸进尺”,要求合约到期租户一次性付清20年租金,否则不再续约。
就在告知现有业主续约条件为一次性支付20年租金的同时,人和商业同时筹备新一轮招商,对外出售商铺20年经营使用权,作为与现有租户谈判的筹码。为此,人和商业专门设立了销售中心,并在浙江等地打出招商广告。只是碍于近日数千商户的集体反对,人和商业的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已暂缓销售。
资金状况堪忧
由于人和商业方面拒绝接受采访,此次对无锡招商城业主突然提出一次性收取20年租金续约条件的理由不得而知。不过种种迹象显示,该行为与公司岌岌可危的资金状况有着直接关系。
人和商业自2008年10月在香港上市后,便开始了在全国大面积的扩张。截至去年底,人和商业在运营的22个商场遍布全国15个城市,运营总建筑面积相当于139万平方米,公司在13个城市已有15个在建商场,施工总建筑面积相当于156万平方米,另有总建筑面积352万平方米的项目已获批准并在筹划中。
由于人和商业的主要商业模式是通过收购各地人防工程的经营权,将其开发成为地下商城,并通过出租商铺或转让商铺经营权的方式以获取回报。由于只拥有地下商城的经营权而非产权,因此人和商业无法通过抵押方式从银行取得贷款,只能以发债形式融资。
2010年至今,人和商业共发行9亿美元优先票据,分别将于2015年和2016年到期赎回,其中3亿美元优先票据的年利率为11.75%,另外6亿美元优先票据的年利率为13%。
根据人和商业2011年年报,公司全年收入22亿元,但从经营物业取得的净租金仅为3.56亿元,而公司一年需要支付的现金利息已经达到8亿元,偿债能力堪忧。
为此,公司不得不通过出售项目回笼资金,但2011年人和商业却有高达48亿元的应收账款,显示项目出售后,回款并不顺利。这让人和商业在发布2011年业绩后的第二天即遭信用机构穆迪下调评级的命运。由B1下调至B3,长期展望为负面。
今年以来,人和商业位于潍坊以及成都等地的项目相继遭到媒体对其经营状况以及租金收入的质疑。
瑞银5月的一份报告更是指出,年初至今人和商业没有出售任何商铺,同时没有交代全年推售计划,情况令人失望,估计今年合约销售额仅10亿元,同比大降71%。
瑞银还称,人和商业2010年出售的五个项目中,有16亿元应收账款未能收回,预期今年内难以收回,加上逾期半年以上约12亿元应收账款,很可能继续被拖欠。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