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街口力压上海南京路 |
|
|
|
南京的商业非常非常牛,最新的排行榜上已经能排到全国老二了,不要惊讶,这可不是南京人的想象,而是上海财大专家历时两年研究的结果。而昨天南京商贸局发布的一组统计结果恰好佐证了南京商业为何如此发达。南京市商贸局消费品流通处处长李绍明还专门向记者解释了南京新街口强于上海南京路的五大理由。
0.001之差,南京屈居第二
昨天,上海财大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信康先生亲自解释了一遍该校历时两年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中国城市零售强度指数。在这个指数排名中,南京的数值是1.212,高于广州的1.059,也高于上海的0.918,仅次于北京的1.213,位列全国第二。
陈信康教授说,城市零售强度指数具体的计算方法是,用一个城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重,与该城市GDP占全国GDP比重去作除法,得出比值。
他说,零售强度指数最直接地反映出了一个城市的外部购买力水平,也就是一个城市商业的辐射力。他解释说,一般人的印象中,上海的这种能力应该比南京强,但是为什么最后的数字却显示了相反的结论呢?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上海在其他产业的发展程度上比较有优势,商业在整体城市经济格局中的重要性下降了,或者说商业对城市经济的贡献度不如南京、北京、广州高,所以排名下降了。
陈信康教授也简单说明了为什么南京会爆冷成为第二名,主要是南京确实有自己的王牌。比如对苏北、安徽邻近南京的城市,吸引力就比上海大。南京自己的商业从规模、品种、店面等方面都有长足进度,绝大部分商品,上海有的南京都有,南京周边城市没必要舍近求远了。
另一方面,南京零售业的组织化程度一点也不比上海低,所谓组织化程度指的是连锁在零售业中的比重。南京有苏宁,有苏果,这些本土的连锁品牌,而且都是全国同业中的翘楚。再加上近年从沃尔玛到欧尚、麦德龙、百安居,全球的大牌连锁企业也相继进入。南京的商业优势是实力使然。
而如果不是北京奥运的拉动,也许南京跨过0.001的差距,超过北京称雄全国也并非不可能。
5个上班族中就有一个“站柜台”
南京商贸局昨天也发布了一系列最新的统计结果,似乎是在为陈信康教授的研究数据作进一步的注脚。比如,你家里有五口人在上班,那么很可能就有一口子是在“站柜台卖东西”——2009年1到11月,南京全市就业人口中的19.6%,就在商业流通业中就业。这个数字,在全国15个副省级大城市中,排前五名,全国的平均水平是10%。
7400万撬动南京人8.28亿
城市商业要强大,要有活力,根本还得在于这里的人民肯花钱,南京人就是敢花钱的主。同样来源的统计显示,自2009年2月1日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工作以来,南京的财政部门截止到11月底,一共掏了7400万元人民币,作为政府补贴消费者的购买款,但与此同时,享受了家电下乡政策的家电销售总额却达到了8.28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扣除政策补贴之后,实际上相当于1:10的拉动效果,政府每补贴一块钱,消费者就拿出十块钱来买家电。
据说汽车消费补贴的比例更高,但是因为统计技术原因,具体比例没出来,但是已经知道1到11月南京汽车销售额已达168.7亿,100%的增幅。
南京的财政掏小钱,拉出了老百姓的大钱。这种1:10的比例,高于已知的全国平均水平很多,全国水平近1:7,目前,全国范围内补贴了62亿元,累计销售额是540亿元。
源自:扬子晚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