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期之后,传统百货业步入瓶颈期:网购、消费者购买习惯的改变以及自身成本的压力,使其面临生死考验
日前,上海第一百货淮海店关门停业,不久之后,这里将被宝马品牌展示店所取代。
1993年开业的第一百货淮海店一度是此地段地标性百货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经营可谓风生水起,而19年后,它却突然选择了关门。
第一百货淮海店见证了我国传统百货业从蹒跚起步到遭遇大卖场挤压,再到“黄金时代”的发展历程。其兴衰历程与行业的发展背景是分不开的。
如 今,我国传统百货业面临严峻挑战。首先,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信心下滑,2011年后半年以来,零售业销售受到严重影响。而以经营非生活必需品为 主的百货业更是首当其冲;其次,专业、专卖店的兴起分流了传统百货业的消费人群,而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大行其道对百货业形成巨大冲击。
中 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认为,从2003年“非典”以来,中国百货业经历了近十年的黄金发展期,如今受到经济环境和行业竞争的影响,百货业正面临转 型压力。而在零售业界,业内人士对“百货店”的提法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更大体量,更强聚客能力的购物中心。
“百货店”,这个曾经以满足消费者购物为主要目标的传统业态,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
销售走向下滑通道
同样的品牌、几乎没有差异的装修、打折促销手法雷同……很多人在逛传统百货商场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自从去年十一之后,中国各大百货公司销售业绩急剧下降,现在是一路大跌。这是近20年来从未有过的现象,有的百货公司为了完成任务让各品牌自己买单,自欺欺人。”5月24日,白领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苗鸿冰在微博上如此感叹。
多家百货业老总也表示企业今年运营状况不容乐观。“与百货业的同行交流发现,从今年1月份至今,百货业整体呈现下滑趋势。”世纪联华百联清城购物中心总经理何向阳对记者表示。今年一季度,零售业普遍业绩惨淡,就百货业而言,这一趋势更明显。
而 在4月7日,国家商务部通报2012年一季度流通领域运行情况时表示:受汽车、家电、金银珠宝、家具等中高端消费品需求势头减弱影响,大型流通企业销售增 速放缓明显。一季度,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6%,增速比上年同期放缓6.9个百分点,回落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认为,受经济形势影响,今年一季度中国零售业营业额增长放缓,个别企业甚至出现负增长,零售业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
在销售放缓的同时,人力、房租等成本上涨成为考验百货企业的另一重压力。“与去年同期相比,人工费用上涨20%,再加上水电、房租等成本增加,整体的企业经营成本上涨幅度在20%~30%左右。”何向阳告诉记者。
多渠道挤压
“我看上某品牌的凉鞋,先在百货店进行试穿,挑选好颜色、款式之后再在淘宝上购买,价格是百货店的三分之一。”北京女孩王小甜与同事交流购物心得。王小甜在北京有房有车,月入过万,这样的收入阶层正是百货企业目标客户。
近 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B2C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 易规模突破8000亿元,达8019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服装类以2035亿元的年交易额,稳坐2011年B2C市场头把交椅。据悉,截至 2011年12月,国内B2C、C2C与其他电商模式企业数已达20750家,同比增长43.1%。而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2.03亿人,同比增长 28.5%。
逐年递增的网购市场,蚕食了传统百货的份额。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认为:“零售市场规模的高速增长源于中国网上购物环境的 不断成熟和完善,以及网购用户规模持续扩大和网购用户渗透率继续提升。”记者了解到,随着企业服务与产品品质的提升,消费者对网购的信任与依赖程度增强, 网购客户群从年轻主力消费群体逐渐扩张至高年龄层,该行业呈现出从低消费、低频率到高消费、多频率演变的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B2C网站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吸引和分流了在传统百货业和网络购物之间左右摇摆的消费群。日前,天猫电器城宣布在2亿元投入基础上,再次追加投入2亿元,与苏宁、京东一起点爆电商价格大战。
转型难度巨大
“从2003年‘非典’以后,中国百货业迎来了近十年黄金发展期。现在遇到了困境,正是百货业转型的时期。”范艳茹告诉记者。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近年来,业内对“百货店”的提法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名字“购物中心”。购物中心,也叫Shopping Mall,是指按照商圈定位、将多个店铺组合在一起,整体开发、运营的商业综合体。
从消费者的视角来看,购物中心相当于一个加强版的百货店,在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餐饮、休闲、娱乐等功效,具有更强的聚客能力。以万达广场为例,除了购物之外,还有万达院线、KTV、游戏厅等配套设施。
有调查数据显示,百货在日本发展了近100年,目前百货业态在日本已不占据主流地位,在零售销售额中只占据10%的比例;从2000年到现在,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加重,百货业一直处于负增长时期。
而近年来我国商业地产的蓬勃发展,使得购物中心大行其道,逐渐替代了传统单体百货店的概念。何向阳表示:“百货企业购物中心化将成明显的趋势。”
在业态层面进行转型的同时,传统百货业在经营层面也面临调整和转型,而百货“自营”与“联营”的模式之辩又被频频提及。
目 前,我国百货店大部分是以向商户收取租金(招商)的形式来经营的,这被称之为“联营”模式。而按照发达国家百货业的经营模式,百货店应该将品牌进行“买断 经营”,称之为“自营”。联营的好处是百货店以二房东的形式收取租金,“旱涝保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缺点是对商品和品牌没有定价权,发展潜力有限。自 营的优势在于,对商品具有定价权,可以获得更高利润,但是风险较大,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特别是“买手”的水平有较高的要求。
很多业内专家认为,传统百货业不妨尝试由联营向自营转型。不过在范艳茹看来,难度巨大。“这不仅涉及到百货企业自身,还涉及到品牌商。我国品牌商在每个地方都是由代理商经营的。层层代理的分销模式决定了百货店自营品牌困难重重。”范艳茹表示。
来源:江苏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