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适应商业地产新常态 |
|
|
|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正好是元宵节的早上,这标志着热闹的春节结束。过了今天,大街小巷的商业活动重新回复正常。这个时候,也是观察商业地产市场是否景气的最佳时候,有些商家们在年底前结束了一年的营业,通常在新的一年开始后决定是否重新开张,商铺业主们通常在此时知道这一年的收入情况如何。
实际上,通过之前几天的走访,笔者已经知道了今年商业地产将承受着不同以往的市场压力。主要表现在,所到之处的店铺、超市、餐饮等场所关门、转让和中介帮业主推销的现象增多。别误会,“三多”现象并不意味着商家生意今年不好做,只是证明在电子商务时代,商家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做生意并非要店铺,即使要,也有太多的选择。
越建越多的商业街、小区一条街、商业综合体、改造升级的店铺等加剧了同行业的竞争,使得有限的商家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选择,尤其是商业街、美食街、商业城(600306,股吧)很多在人气清淡中度日。当电子商务系统越发成熟,再遇到目前这种传统上的商业淡季,业主们纷纷贴出“旺铺转让”、“门面租售”的帖子,也就不足为奇了,只是在数量上明显超过了以往同期。在这些门面转让启事中,不乏一些经营了多年的餐饮、服装、中小型超市等场所。
这些待转让的店铺、商场、餐厅当然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冒出来的,其中有一部分已经空置多时,一直无人问津。原因有两种:一是业主揪住高价不放手,宁愿空置多时也不愿降价出手;二是位置不好,客户们根本看不上。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深思,经过多年的价格炒作,业主们习惯了店铺租金只涨不降,即使目前随处可见空置店铺,也无人率先降价,这只能说明市场新常态刚来不久,业主们还不适应,或者不愿意面对。然而,当一个小餐厅每个月营业额两万元,店铺租金动辄一万元,店家沦为业主的赚钱机器成为大概率时,市场的调节机制必然会发生作用。
早就有投资者看出购地、建设、销售的现有商业地产开发模式到了尽头。一个城市的总人口没有增加,而只是开发商单方面地疯狂扩建,每年以几十上百个项目落成,一轮又一轮的争抢商家进驻,客户资源够得上几轮抢夺可想而知。
商铺增长多过商家增长速度,另一方面不需要店铺的网络销售疯狂扩张,双重挤压之下,商业地产一铺养三代的传统优势将逐渐失去,新的常态已经到来,业主们靠举债付下首期,一转手立即大赚一笔,或者意图以租金养按揭的投资模式已经渐行渐远。新的一年,商业地产也迎来了新的景象。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