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5-83362197
[服务介绍] [在线咨询]
热门搜索: 新街口地区 山西路/湖南路地区 夫子庙地区
您浏览的位置:赢铺网 >> 首页新闻 >> 详细信息
“地产经济”怎么转向“园区经济”
http://www.inpuu.com  2012/4/26 21:05:48 发布人:赢铺网
日前举行的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推进会透露,2011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约达1940亿元,比2010年增长15.8%,占全市GDP约10%,2012年上海文创产业增加值目标是突破2000亿元,占全市GDP达到10.6%。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已被提升到“支柱性产业”的高度。

值得关注的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存在误区,有些地方不顾实际,项目匆匆上马,最终热闹一阵,变为“跑马圈地”的游戏,上海也曾经走过这样一段“地产化”的弯路。

如今,上海创意产业虽然已走出“地产化”思维,但在聚集园区人气、让创意走进生活等方面仍存困惑。

借艺术为地产 “热身”

上海的创意产业,起源于一批市区的旧厂房和仓库改造,比如原上海春明粗纺厂的M50、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的1933老场坊、原上钢十厂轧钢厂厂房的红坊等。当时,这些企业处于关停状态,艺术家们凭借较低的价格就能租下一块属于自己的创意空间。但是,随着艺术家的入驻,市区优越的地段、环境、配套致使园区的商业价值也逐步显现,许多餐厅、咖啡店等商铺争先涌入。园区方随机抬高租金,结果抱有创意梦想的人才和企业因承受不了高额租金而黯然离去。

创意产业依赖的载体是那些被改建的老厂房、老仓库和历史建筑,但这些位于上海黄金地段的创意园区更像是被当作创意地产来经营。比如,项目投资规模近4000万元的8号桥,目标是 “场地包租20年,计划5年收回投资”,过于功利的色彩成为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某种包袱。

创意带来的 “意外”收获,让一些房地产商蠢蠢欲动。开发商在新建地块,打出创意园区的口号,变相提升地产价值。几年前,位于浦东的新场镇大东方(600327,股吧)艺术区就曾上演这样一幕。起初,大东方艺术区周围一片荒芜,房地产商开发的楼盘和商铺一直闲置。之后地产商邀请数百位艺术家来此居住,许诺将其打造成创意园区,并打出 “与 300位艺术家为邻”的广告。结果房子卖出去了,艺术家也被 “送”走了,这就是典型的艺术给房地产 “热身”。

“创意园区的 "地产经济"现象之所以产生,本质是企业急功近利的短视思维。”上海市创意产业展示与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主任副何炯说,当创意园区入住率不断提高,出租率达到95%以上,原希望借园区赚一把的运营商会突然意识到,如何寻找适合创意园区发展模式,才是长久之道。

同样,看到借创意园区 “圈地”怪象,早在2009年,市经信委便开始引导旧园区创新运营模式,新园区则要走特色化、产业化以及品牌化路线,如今效果已初步显现。

不仅做“保姆”,还要做“师爷”

放下老板身段甘做 “保姆”,更要作为园区企业出谋划策的 “师爷”。

位于中山公园的上海易园创意园区,原为上海航天809研究所, 2010年改造完成正式开业,并确立以多媒体产业为主的业态聚集地,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吸引了包括大众点评网、传漾、酷石网络等业内知名的企业入驻。

易园魅力在哪里?园区运营方德必公司总裁贾波表示,关键在角色和运营理念的转换,从服务企业角度,德必提出 “园区经营是产业链的经营”的理念。以前是房东,现在是 “保姆”,是 “师爷”,以前靠单一收房租生存,现在是靠产业链经营获利。

贾波认为,创意企业缺的不是设计、生产,而是销售、管理,园区运营方要为企业出点子、找路子。

为此,德必提供基础人才服务、产业资源配置、高层交流、投融资服务等七大增值服务。增值服务让德必倒贴近200万。 “亏本的买卖德必自然不会干。”贾波表示,德必对增值服务的要求是客户满意第一,满意度提高了,黏性也就高了。随着近年各类成本的提高,德必虽然涨价,但退租的企业却非常少,德必运营的6个园区、 10多万平方米,每平方米涨0.1元,倒贴的钱就回来了。

此外,通过多家企业捆绑,形成组团发展的模式,也是上海发展创意园区的创新思路。

随着市中心地皮和旧工厂的日益紧张,创意园区逐步从市区转移到松江、宝山等郊区。然而,郊区园区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企业不愿入驻。同时,企业物流、运营成本较高,还难以招工。位于嘉定南翔的上海南翔智地创意谷,通过采取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园区的方式,打造产业集聚地。企业负责人说,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将直接吸引大批与该行业相关企业入驻。同时,南翔智地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配套公寓,以 “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留住人才。目前,入驻南翔智地园区的有3家龙头企业,其中,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上海电子艺术公司是行业的整合者,下游有诸多产品提供商、产品设计商等集聚而来。

创意与商业平衡的困惑

上海创意产业风生水起,但创意产业既不能成为“水中花,镜中月”,同时也不能成为 “下里巴人”。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创意园区的发展似乎不太 “和谐”,要么曲高和寡,要么人声嘈杂,折射出园区未来发展之惑。

位于淮海西路的红坊创意产业园区,作为集公共文化艺术展示交流、艺术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文化艺术平台,颇具名气。相比于其他园区,这里除了孤零零的工作室外,园区中央还有宽敞的绿地艺术广场,在阳光明媚的春日应该能吸引不少游客,然而现实却是门可罗雀。在最有名的城市雕塑艺术中心,除工作人员外,一位游客也看不到。在园区C片区,集合了国外当代艺术作品精髓的圣菱画廊,以及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华氏画廊等,情况几乎相同。一个响当当的创意园区,缘何受到冷落?

记者发现,主要原因是这里的商业配套太过简陋,除了一家咖啡馆外,就一家小吃店,而且 “暂停营业”。一个公益性的艺术平台,配套设施如此简单粗糙,又如何真正吸引市民参与到创意中来,又如何做到公益呢?

当记者来到位于泰康路210弄的田子坊时,却是另一番景象,游客摩肩接踵。同样是由旧厂房改造而来的创意园区,红坊与田子坊的差别为何如此之大?

除了几十位画家工作室外,这里还集聚着复古或前卫的各色小店、动漫设计、原创油画、日本和服设计制作、云南少数民族织品、各国风味料理餐店、咖啡店、茶店、酒吧、服装服饰等企业。像这些每家仅仅十几平方米的小店有近400家。

然而,为田子坊立名的画家们,似乎对这种过于嘈杂和商业化的环境不太满意。画家张乃贵说,曾经是艺术暖热了田子坊,然而现在的田子坊商业气息已经遮住了艺术氛围,有不少工作室贴出转租告示。 “现在这里的艺术家流动性很快,很多画家慕名而来,然而,过于喧闹的环境让很多画家失望。”张乃贵告诉记者, “艺术不拒绝商业,但是过度商业化,会让艺术变味。”

两个产业园区截然相反的景象,反映出目前在创意园区发展中,艺术与商业究竟该如何平衡的问题。专家表示,艺术需要商业设施的配套,如此才能让艺术亲近市民;然而,将创意产业园区混同于旅馆餐饮区,则喧宾夺主,这种趋势的失控会导致园区生态指标下降、人文环境受损,最终可能带来“商业繁荣,艺术空心”的后果。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上一篇:慢不下来的扩张 万达式夸父逐…
相关新闻


 推荐资讯 更多 

商超到家业务迅速发展 倒…
商业地产开发全流程图
专卖店导购员销售提成模式…
图解供应商如何舌战大卖场
营销策略:商店诱人消费的…
看大润发如何制定和调整薪…
如何巡店?超市最基本的管…
顺丰创始人王卫:管理21万…
五大步骤教你留住和稳定员…
如何有效管理动荡团队


 热门新闻 更多 

湖南路地下商业街pk莱迪
中国零售行业百强企业排名
“地下湖南路”年内要动工…
南京新街口力压上海南京路
赢铺网做有价值的商业地产…
万达盈利模式有短板
乐富来地下建商业街
湖南路地下商业街未开工 …
南京国展中心将变身“销品…
传说中的湖南路改造进行时

Copyright 2009-2010 www.inpu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告垂询:025-83362197
赢铺网 版权所有 未经本网站书面许可不可转摘
苏ICP证09057616号